急性阑尾炎CT诊断

 

整理自丁香园影像时间

正常解剖

成人阑尾是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管,近端与盲肠交通,一般长5-10CM,起源于盲肠后内侧壁,于回盲瓣下方约3CM。

阑尾可位于盲肠后、盲肠下、回肠后、回肠前或盆腔内。这种位置的差异,可以影响阑尾炎病人的临床表现。

阑尾壁厚度小于1-2MM,阑尾周围脂肪应表现为均匀。

阑尾壁内有大量淋巴组织,容易招致血液及肠道的感染因子,诱发炎症反应;

阑尾腔狭窄,引流不畅而容易感染,发炎的阑尾壁肿胀,管腔更狭小,造成阑尾腔梗阻;

阑尾粘膜能吸收水分,容易形成粪石阻塞阑尾腔;

阑尾为盲管,细长的管腔易被寄生虫、食物残渣等异物滞留而堵塞;

阑尾末端游离,活动度大,易造成损伤和招惹周围组织的感染灶;

阑尾本身弯曲多变,胃肠道功能障碍时,可引起阑尾肌的反射性痉挛,促成阑尾扭转、套叠;

阑尾动脉为终动脉,血管痉挛时阑尾血运障碍甚至形成血管内栓塞,易致阑尾坏疽、穿孔。

(一)病理与临床

急性阑尾炎(acuteappendicitis)为最常见急腹症,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阻塞而引起。阑尾管腔阻塞后,其黏膜分泌黏液增多,腔内压力升高,使管腔扩张,管壁炎性水肿增厚,外壁边缘模糊,腔内可有结石,若阑尾穿孔,阑尾周围可见蜂窝织炎、脓肿,这是由于炎症蔓延所致。

典型症状为发热、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典型的阑尾炎,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一般不难,但对一些不典型者,B超和CT检查具有一定价值,B超简单易行,但易受肠道蠕动、肠内气体干扰大,而CT能清晰显示阑尾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对阑尾周围炎性改变显示清楚,因此对评价阑尾穿孔的价值较大。

(二)影像学表现

正常阑尾是附着于盲肠后内侧的一条蚯蚓状盲管,近端开口于盲肠,位于回盲瓣下方约2.5cm处,一般长约5~10cm。正常阑尾的CT表现为位于盲肠末端的小管状结构,直径不超过7mm。

急性阑尾炎CT表现多种多样,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直接征象为阑尾增粗,外径7mm,腔内积液,管壁增厚2mm,10%~43%病例阑尾腔内可有结石。阑尾腔内结石对于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当见到异常阑尾和阑尾结石可以肯定诊断

间接征象包括:

①阑尾周围脂肪条纹征,表现为阑尾周围脂肪内斑点状及条纹状模糊影,脂肪条纹征是CT诊断急性阑尾炎最有价值的间接征象;

②末端回肠及盲肠管壁增厚;

③右下腹阑尾周围积液;

④阑尾周围蜂窝织炎,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其密度较炎性渗出时的云雾状或片絮状影为高。

(三)急性阑尾炎CT图像

CT平扫示阑尾壁肿胀,阑尾腔内见粪石影,周围脂肪密度影增高、模糊。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CT表现右下腹不均匀混合性包块,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肿块内可有气体影,周围可见明显渗出或局限性腹水,阑尾结石可位于阑尾腔外的炎性肿块或积液中,常常伴有邻近盲肠肠壁水肿、增厚改变。

螺旋CT平扫可正确诊断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帮助,除儿童、育龄妇女外,CT可作为急性阑尾炎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阑尾腔内见单发或多发的阑尾结石。

阑尾壁增厚也是异常阑尾的表现,常呈环状、对称性增厚,密度均匀,也可表现为双晕状或靶征,增强CT扫描时还可见有强化。

阑尾在盲肠充盈造影剂时不能或不能完全充盈也是异常阑尾的间接征象。

阑尾周围的炎性改变

阑尾周围脂肪层内出现片絮状或条纹状稍高密度的炎性渗出影,邻近筋膜(如圆锥侧筋膜或肾后筋膜)、肠系膜的水肿、增厚,局部渗液(如右侧结肠旁沟积液),蜂窝织炎,阑尾腔外的气泡、脓肿形成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阑尾周围脓肿常位于盲肠周围或结肠后方,但由于阑尾位置、长度不同,盲肠的活动性以及渗液的可流动性,脓肿也可远离盲肠,位于盆腔、肠曲间甚至膈下。

阑尾炎时的淋巴结肿大常位于回盲部,表现为成簇的结节状影,在增强CT扫描时显示较为清楚。

盲肠末端的改变

局部肠壁的水肿、增厚,出现阑尾开口处漏斗状狭窄形成箭头征。

在盲肠末端与阑尾之间出现条带状软组织密度影,即盲肠条带征。

这两种征象在盲肠充盈造影剂时显示较清楚。

病例一

主诉:反复右下腹痛,加重5小时。

PE: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未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WBC:10.4*10^9/L,N79%

手术所见:腹腔内少量渗液,阑尾位于盲肠后位,长约8CM,直径约0.8CM,充血水肿,根部可,头部与周围肠段粘连严重。

术中诊断:急性阑尾炎。

病例二

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半天

PE:右下腹痛,无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WBC19.8*10^9/L,N91%。

手术所见:腹腔内脓性渗液约10ml,阑尾位于盲肠内下位,长约6cm,直径约0.6cm,全程充血水肿,根部好。

术中诊断:急性阑尾炎伴周围炎。

病例三

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阵发性加重,伴发热。

PE:,体温39度,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未及包块。

实验室检查:WBC11.0*10^9/L,N92%。

术中所见:术中见有脓性渗液约50ml左右,阑尾位于盲肠内下位,阑尾长约8cm,直径1.2cm,全程充血、水肿化脓,体部坏疽穿孔,根部稍水肿。顺行切除阑尾。

术后诊断: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

病例四

主诉:突发右下腹痛2天余。

PE: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6×10^9/L,中性粒细胞80%。

手术所见:腹腔内约ml脓液及混浊渗液,阑尾位于盲肠内位,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包块形成,体部坏疽穿孔,根部酥脆,长约6cm,直径约0.7cm,根部水肿酥脆。

术后诊断:急性阑尾炎伴穿孔。

病例五

主诉:半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痛,为持续性,无缓解。

PE:右下腹痛(+),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5.9*10^9/L,N84%。

手术所见:腹腔内ML淡黄色渗液,阑尾位于盲肠前位,长约6CM,直径约0.8CM,充血水肿,头部化脓,根部好。

术后诊断:急性阑尾炎。

更多精彩内容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gtaisu1.com/zyjz/9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