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们见识下什么叫踢猫效应,特么笑死我了
王小波说过: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越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没有经历过风浪的人,情绪越激烈。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工作上遇到一点麻烦就不耐烦、发脾气,从不想着先着手解决问题。生活里碰到一点摩擦就要争个高下,最后弄得脸红脖子粗,失了风度。
杜月笙有句话说得好: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有本事的人才懒得发脾气,在他们看来,在发脾气上浪费的时间比发脾气本身更有意义。
本事越大,脾气越小,这是一个过程。本事大了眼界就高,不是一点小吵小闹就能影响情绪,脾气自然小了。
懂得提高本事,控制脾气,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01“踢猫效应”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孔子曾经赞美颜回不迁怒的美德,但是,正因为不迁怒很难,所以它才会是一种美德。为什么我们会迁怒,会踢猫呢?心理学上“踢猫效应”可以通过这个小故事来理解。
坏脾气,是传染病,最先被传染的就是家人。单位的领导批评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觉得莫名其妙,很窝火,正好儿子回家晚了,“啪”给了儿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无处发泄,看见自家的猫就狠狠给了它一脚;那猫受到惊吓,冲到外面街上,正遇上开过来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却意外而不幸地撞死了路边的一个小孩子。
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其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而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猫”,即为最弱小、受气最多的群体。
踢猫效应强调,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应从自身做起。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只有遇事从容、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状态感染和带动身边的工作人员。热情服务群众不是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单打独斗,而是要在单位、集体中营造一个整体的氛围,以点带面,连成一片。
美国知名专栏作家哈理斯这样说,“踢猫效应”中的每个被他人影响情绪的对象,都是情绪被他人控制的人。你的情绪由他人的行为来主宰,在完全自己不自觉的状态下,产生非理性的行为,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02学会自我控制
每一个人都应努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都应在至关重要的时刻保持理智。即使当时没能左右自己的情绪,也应努力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理智,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当你快速地做出一些动作,借着身子和声带,你的感觉很快便会改变。其实仅仅借着笑也能带来很大的改变,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人生,何不每天没有理由地来上三次五次大笑呢?笑是所有情绪中最受人欢迎的,它不仅能影响人们的生理,甚至还会增强人们的免疫系统。
当你为不良情结所压抑的时候,可以通过言语暗示作用,来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比如,你在发怒时,可以用言词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会把事情办坏的”。陷入忧愁时,提醒自己“忧愁没有用,于事无益,还是面对现实,想想办法吧。”等等,在松弛平静、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自我暗示,对情绪的好转将大有益处。
这种情绪转移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比如老师这个职业,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若自己的情绪带入课堂,则肯定会影响整个课堂氛围以及课堂效应。
再比如学生这个身份,当在某一个情境中受到一丢丢不如意,他多多少少会带着情绪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甚至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处在和自己的对立的角度,和同学产生矛盾的概率会增大,上课听课效率就会降低,甚至这个情绪还会持续到放学回家......
情绪,是一种最新的病症。多年累积在心头的压抑、沮丧、焦虑,你可能遗忘了,但身体永远会记得。
现代医学越来越多地证明,人的许多疾病和负面情绪密切相关。有一本书叫DeadlyEmotions(《致命的情绪》),作者是美国执照家庭医生DonColbert。
他在书中引证了许多近年来关于情绪和疾病关系的研究。
脾气差的人最容易生气,也最伤害身体。所以最好的惜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控制脾气。
从经营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入手,从把握自己的情绪入手。当心情宁静,关系和谐时,许多疾病就会远离。
世上的事可以分三种: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
好好爱自己,用温和的方式解决“我的事”,少在“他的事”和“老天的事”上动气,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一辈子什么最重要,不就是事业、家庭、健康吗?而坏脾气,能摧毁这些重要的事,摧毁整个人生。
何炅说过:
别人不需要对你的人生负责,你才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发脾气,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时候提起,不用的时就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却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
人生的岁月有限,认错、尊重、包容才能让人接受,放下脾气才自在啊!
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养一身好脾气,命里好风水都会不请自来。
03给坏情绪找个出口,应用举例
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对服务小姐大声喊道:“小姐!你过来!你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的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服务小姐一边陪着不是一边说:“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
小姐再把这些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能不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走出去。
在旁边的一个顾客看到这一场景,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的错,你为什么不直说呢?”
服务小姐笑着说:“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和气来交朋友!”
有个运气糟糕的水管工,一次,他被一个农场主雇来安装农舍的水管。水管工先是因车子的轮胎爆裂,耽误了一个小时,接着电钻又坏了,修了半天,待他干完活准备回家时却发现自己那辆载重一吨的老爷车也坏了。雇主只好开车把他送回家去。到了家门口,满脸沮丧的水管工没有立即进去,他沉默了一阵子,再伸出双手,轻轻抚摸着门边一棵小树的枝丫。
待门打开时,水管工笑逐颜开地拥抱两个孩子,再给迎上来的妻子一个响亮的吻。在家里,水管工愉快地招待了雇主。雇主离开时,水管工送他出来。
雇主按捺不住好奇心,问:“刚才你在门口的动作,有什么用意吗?”水管工爽快地回答:“有,这是我的‘烦恼树’。我在外头工作,烦心的事情总是有的,可是烦恼不能带进家门,不能带给妻子和孩子,于是我就把它们挂在树上,让老天爷管着,明天出门再拿。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到树前,‘烦恼’大半都不见了。”
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坏情绪找一个出口,比如上面这个水管工的“烦恼树”就是他的情绪出口。你可以通过倾诉、运动等方式进行发泄,也可以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亨利·福特曾经是一个修车工人,那时候的薪水很少,他一直很想去一家高级餐厅吃饭,但却一直没有如愿。
一次,福特手拿着刚发下来的薪水来到这家餐厅,他今天一定要满足这个愿望。他坐在餐厅里等服务员过来招呼他,但他足足坐了15分钟却不见一个人来。最后,一个服务员勉强走到桌边,粗鲁地丢给他一张菜单。
福特刚打开菜单,服务员就用轻蔑的语气指着右边的那部分说:“你只适合看这部分(价格),左边的部分(菜色)你就不必去看了!”
福特惊愕地抬起头来,看到服务员满脸的不屑表情,他虽然很生气,但转念一想,也不能全怪这个服务员,自己本来就是没有钱的人,怎么能吃得起那么昂贵的大餐呢?最后,福特只点了一个汉堡。
从那以后,福特立志一定要成为社会中顶尖的人物。终于,他由一个平凡的修车工人,成为了叱咤风云的汽车大王。
每一件不幸事件的背后,都相对隐藏着更大利益的种子。所以,我们要领会上帝的安排,把每一次遭遇的不如意,都当成更大利益的种子,埋入内心充满潜能的沃土中,来激励自己迈向成功。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当一个人沉溺于负面或不快乐的事情时,就会同时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当他把怒气转移给别人时,就是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好心情也一样,所以,为什么不将自己的好心情随金字塔延续下去呢?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你宣泄情绪的时候,既不要伤害他人,更不要伤害自己,千万不要选择错误的方式,比如暴饮暴食、抽烟、喝酒等来放纵自己,那样只会糟蹋自己的身体!
一个人能接受批评,就能从善如流,少犯错误;如果善听批评,就能做到虚怀若谷,工作、学习、生活中就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若听不进批评,一听到批评的意见就生气,或者暴跳如雷,刚愎自用,固执错误,这样的人,早晚要摔跟头。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应该记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虽然让我们一时生气,但只要我们能冷静下来思考,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批评中受益前进。生活中有人批评,是一个人的福气。
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04如何避免“踢猫效应
1.学会寻找合适的途径宣泄情绪
下面再来看一个故事:一天,林肯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陆军部长斯坦顿满脸怒气地走了进来,坐到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林肯知道他一定又被人指责了,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斯坦顿气呼呼地对林肯一阵发泄:“刚才有位少将竟然用不屑的语气跟我说话,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本以为林肯会安慰他几句,痛骂那名少将,但他并没有那样做,林肯让他写一封信回应那位少将。并告诉他可以在信中狠狠地骂那名少将一顿。很快斯坦顿就写了一封言语犀利的信。林肯看完信后对斯坦顿说:“写得很好,就需要这样好好教训他一下。”然后将信扔进了炉子里。斯坦顿责问林肯:“为什么把我的信扔到炉子里?”林肯回答说:“难道你没感觉到写完这封信你已经消了气吗?如果感觉还没有消气,就再写第二封吧。”林肯处理情绪的方法告诉我们,反击或发泄给别人不是一种合适的处理情绪的方式。所以,我们只能寻找合适的途径消除自己心中的愤怒,或者将它转化成另一种力量。
2.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下属
如果管理者善于从下属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就更容易理解下属、亲近下属,从而减少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摩擦及负面情绪传递。同时也会赢得下属的尊敬,提升员工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日常工作的开展就会更加顺利。
此外,加强单位、部门的文化建设,使员工融入单位融洽的工作氛围当中,增进各部门员工之间的交流消除工作隔阂、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踢猫效应”的发生及传播。
可以说“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回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