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我能从一个人散发的气味判断他的身份、职业,和他刚刚干了些什么。
不相信?闻闻大仙,医院的味了吗?那是多少柠檬香洗衣粉和力士香皂也洗不掉的,它已经浸到了你的骨缝里,无时不刻不在往外散发。
那些带着空调和复印机气味的职员,满身烟味的小商人,刚刚从厨房出来,打扮一新逛商场的主妇,尽管喷了香水,还是遮不住头发里的油烟。
还有那些鸡,个个身都带着呛人的精液的涩味。
我甚至能从呼吸里分辨出每个人中午的菜谱——鱼香肉丝、麻辣肚片、香菇菜心……
——《恋爱的犀牛》
气味盔甲
当我用上香水已经是大学时候的事了,娇兰的小黑裙。
年开始,那四五年间围绕着创业的话题层出不穷,90后创业者从媒体上走进大众视野,一个个神话般地激励着人们,去创业。
在那个时代,我也是创业者。
穿上小西装,踩着7cm以上的高跟鞋(甚至10cm以上的),出门前按两下小黑裙香水,然后飒飒地出门,各种社交,谈业务、做沙龙、聚会、搞比赛......
对那个时候的我而言,香水的味道就代表了一种商务和专业,是一种蜕去学生气而又充满活力的商界精英的气味。
我就这么用了很多年小黑裙,从没换过香水,这种味道就是本女王的味道。
当我意识到这种味道不是我的时候,我在做有关自闭症儿童的义工活动。那时我已毕业工作。
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装束活泼,穿着白色防晒服,套着运动鞋。在组织活动的现场邂逅了一个"小黑裙"气味。我猛一回头,一个为了学校得分来做义工的女大学生。
小黑裙太有辨识度了!只一闻就唤起记忆,就想起那三四年的风风火火。
女人味
在一个充满女性荷尔蒙的办公室,甚至说,充满女性荷尔蒙的公司里上班,平和的工作氛围下的暗暗比较总是有的。
漂亮与否、能力高下、时尚度······这是女人的战争。
当追来追去追到头昏脑胀后,保持自己的特点是安身立命之本。
对!保持个性,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
两性相处就是合作和博弈。每一次生动淋漓的事件让你不得不认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个观点。
是叱咤各种圈子、永远英勇精进,还是温柔内秀、做个小女人,这是选择。你怎样选都是可以的,这都是你,但最怕的是不选择,永远混沌。
在女性保养方面的广告无数,让更多女性更早觉醒一点:保养宜早不宜迟。衰老变成可怕的敌人,更多女人无时无刻不在与衰老做抗争。
我也开始保持内心平和,修身养性。早睡早起未必做到但也保证能多睡就多睡的保养方针。
就这样,各种精华糊脸的日子开始了。
从脸到全身,从整体到局部。只要有钱造,皮囊就要造起来。
这种自我觉醒变得有趣极了,我在家里的时间变长,不再搞各种无效社交。更多从保养出发,培养出一系列能够保持内心平和的兴趣爱好。
看书、写字、画画,这些真好。
某一天,友人来我所在的城市看我,在外面吃了顿便饭回到我家。友人感叹,一进来就是你的味道。
啊?我的味道,是什么?
很香。
是我的娇韵诗身体乳的味道。
这是女人味,我的。
逃避味道
一个人所呆的地方必定留下生活的气息。你若去串门,打开门时每一家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在《东京女子图鉴》里面,绫后来认识的一起学插花的白富美们是这样的——别的女人会因为做饭而沾上蒜的味道,而她们身上只有芳香的衣物柔软剂混合着面包和咖啡的味道。
这里并不认为沾上蒜的味道就低人一等,我所想表达的是,如果能避免沾上一些刺激性难闻的气味,还是最好不要。
受家庭影响,我一直害怕气味沾身。早晨从小区走出会碰到煎饼摊子,我会特意站远一点,只因不爱油烟。
于是,做菜恨不得立刻洗澡洗头,处理鱼、肉要戴手套就是做饭中我的形象。
家居服是让工作和生活协调的存在。
每天下班回家,先换掉外出穿的衣服,穿上方便穿着的家居服,整个人找到了一种最自然放松的状态。找准自己的状态,每个人的家居服都有所侧重,这是靠眼缘的。
家居服换好,穿上我的做饭工作服,开始厨房时间。
女人是不可以懒的,那种法国女人的慵懒,也是勤快充满精气神下的慵懒,这就是演绎慵懒的关键。如果追求慵懒而错误以为就是懒散,那是学不会法式慵懒的——估计成为了一种宅式懒散。
而处理重味食材又是必须时,通风的厨房,油烟机,你所穿的服装,戴的手套,都能让你内心感到好一点。厨房是区别于工作的又一个天地,你也会庆幸穿的是家居服,不必心疼。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