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见青山访名寺,涉长川,人间味,作清

 

1.本文所涉歌曲解析仅为个人理解,不代表作者立场及史实材料;

2.解析分为鉴赏评析和分段详解两部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观看;

3.建议搭配歌曲食用味道更香,喜欢的话请别吝啬你的“在看”和“转发”哦!

约摸还有一个月光景,就该放暑假了,真的是既意料之中又出乎预料。有很多学校已经开学喽,再次踏进教室,是不是感觉亲切而陌生?今天周五诶,我不管,我要去搬张小板凳,读歌时间到啦。

这次,咱们把时空的转轮拨回北宋,去跟两位大牛同桌品茗,说禅论道。冉语优填词,潮汐-tide谱曲,心华演唱的《如见青山》,年4月5日B站首发后,仅用时4分37秒便点亮“殿堂曲”成就。来,我们上音乐!

如见青山

填词:冉语优

谱曲:潮汐-tide

编曲:悠悠酱

万里无云天将晚夜航行船   把酒共与新相识三杯两盏   耳畔风雪声放下帘毡   此间便与人间无关   少年大才赴京华方及弱冠   一袭僧袍返庐山经年修禅   意得尽心满好不恬然   万物山川皆可做清谈   谁将清茶一杯都饮完   几声长笑轻摇手中扇   何许人妄说禅   物与我是两般   竟说见你好似见青山   谁在案前炉中点沉檀   会心而笑一语多坦然   真痴儿不懂禅   物与我皆为幻   见我岂不犹如见青山少年早闻有大才方及弱冠   一袭僧袍出尘外经年修禅   是意得心满清风两岸   嬉笑怒骂皆可清谈   诗书满怀兴正酣高下难断   嘴上文章余一半尚未说完   转眼见小舟却已放缆   千里快风送我过津关   谁怕人生到处相逢难   知己一程何必多善感   我上京试诗才   你归去返庐山   心中无虑方是真超然   来日放榜簪花在春衫   一朝等闲驰马到江南   访名寺涉长川   人间味做清欢   不妨再来寻你说说禅

明朝京华多少人攘攘

  浮沉如海只是无波澜   役于物得失患   役于形不超然   所欲即安到处无牵绊   来日放榜簪花在春衫   一朝等闲驰马到江南   访名寺涉长川   人间味做清欢   不妨再来寻你说说禅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歌词

图:白鄔東

心华的音色很nice啊,为歌曲增添了灵动的俏皮感,让整首歌趣味盎然,华丽的和声能把窥探歌曲典故的好奇心勾起。U1S1,虚拟歌姬们的声音可盐可甜,唱国风总能让耳朵怀孕。举个栗子,心华、赤羽、洛天依、乐正绫等等,个个A爆,一个眼神杀就足以让人“虞书欣哇哦”。要是以后有啥“V家创造营”、“青春有拟”、“乘风破浪的虚偶”......别问,问就是Pick!小姐姐们绝对顶流!

这首歌选自《忘川风华录》,然则我们就先说说这个项目。忘川风华录全名“忘川风华录大型国风音乐企划”,以中国历史人物及其典故为灵感源泉,架设出名家志士共聚忘川的磅礴奇观。所谓忘川,就是忘川河。说白了就是以史实为准绳,通过艺术创作,描绘出历史人物们在黄泉路上集结,欢聚一堂高谈阔论的恢弘景象。而每个人的故事,以物为载向外延伸,宛如画卷徐徐展开。形式有点像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的编排,每件国宝的故事,都通过一段话剧去演绎,一方面便于理解,一方面,散发着人性的温暖。

纵观全词,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苏轼的经历被梳理成了叙事脉络。以“建窑兔毫盏”为楔子,将东坡居士与佛印禅师相识、相知的故事展开铺陈,当中穿插了两人之间的许多轶事趣闻,还有嬉笑怒骂间迸发的禅理和哲思。全词总述了苏轼赴京赶考,途经寺庙听闻有一沙弥慧禅(佛印当时也是鲜嫩可口,只可惜出了家),便去讨教一二却难分伯仲,最后匆匆别去未曾互名,徒留一只茶盏作为信物。多年后苏轼与佛印基友情深,一次打机锋中,无意间发现当年赠予沙弥的茶盏居然在佛印手上。那股少年无忧,春风得意的气息在旋律中泛漾,可谓鲜衣怒马,风华正茂。

既说苏轼,不妨重新认识一下他老人家。苏轼一生三起三落,饱经风霜。从他的诗风变化中也可知晓一二,以“乌台诗案”为分水岭,大致上切割为两个阶段:苏轼二十岁金榜题名,名震京华。这个阶段,其词疏狂放逸,豪迈雄健,像老家的火锅般热辣浓烈。他心系社会时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gtaisu1.com/szhj/9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