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人养小孩会有什么不同吗
文/刘滢
我是一个学心理学的妈妈,我有个快2岁的孩子,男孩。
孩子很听话,懂礼貌,会撒娇,喜欢妈妈抱抱;
1岁半能自己吃饭,出门会拜拜,回来会你好;
换了尿布会自己丢,头上抹了洗发露会自己洗;
数数能从1数到10,不过没有7;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学心理学的妈妈养娃的全部
还有后半段
1岁半能自己吃饭,但要吃得全身都是;
出门会拜拜,但是还是要先大哭一场;
换了尿布会自己丢,丢完还要翻翻垃圾桶;
头上抹了洗发露会自己洗,洗完还要尝一尝;
我知道你肯定偷偷地笑了一下,心想,学心理学的人养娃好像也就这样。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学心理学的妈妈养娃的全部
还有完整版
孩子哭孩子笑孩子闹孩子长高;
孩子闹脾气要小汽车,去游乐场不想走;
孩子体贴孩子叛逆孩子打人孩子乱跑;
我都接受,
不管他是什么样,他都永远是我的宝。
学心理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尊重生命原本的模样,帮助孩子去到更好的地方;
他跌到了,我告诉他要自己站起来,不是地板坏,而是自己要小心;
他要什么东西没拿到,一直哭,我告诉他,宝贝,要好好说出来,大声哭妈妈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遇到不认识的小朋友,我鼓励他去一起玩,抢不到玩具就拿水果换;
我会带他看书、听音乐、去动物园认识好多好多的动物;
也会带他去超市,问他要吃什么自己挑,但是只能挑一个;
他发脾气的时候我会先问他怎么了,而不是先让他别哭。
孩子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我们对他的态度,会成为他以后面对自己人生的态度。
他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小秘密,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人生;
但只要他想起妈妈,就想起一个永远支持他的人,就够啦。
补充~我们在家都管孩子叫豆哥~
事件一:昨天晚上跑步去了,回家比较晚,一到家豆爸就告状说,他在吃牛肉干,豆哥喊着要吃,他就顺手给他一块我给他专门买的葱油曲奇,结果,结果,豆哥就生气地把曲奇扔在了地上!然后,豆爸就很生气打了他的手,我说然后呢?你有告诉他为什么要打手吗?豆爸说,豆哥刚扁嘴要哭,我还没开口,他就听到你敲门,立马兴高采烈跑去开门了···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事件二:吃完饭豆哥骑着小车车来回跑,不小心撞上了我的膝盖,我说哎呀,好痛啊···豆哥相当担心,马上下车过来摸着我的脸说,别哭、别哭、别哭···豆爸说,那你跟妈妈说对不起,豆哥马上说,对不起,对不起···妈妈乖···
事件三:在奶奶的小菜园里,豆哥看到奶奶每天浇水,就拿着水壶过去,浇了自己一身水;看到奶奶摘一些蔬菜和水果,也过去帮忙,当然也摘了很多未长大成熟的东西,比如绿绿的柠檬,还有绿绿的西红柿,绿绿的小橘子···
说这么多是想说明什么呢?世界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学了心理学的我也并没有说遇到什么事情都马上能知道如何解决,只是我可能在事情之后多了一层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下次遇到这种问题我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我们跟孩子一样,养育的过程也是全新的体验,孩子成长,我们也要学习。
学心理学的人,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多一些好奇,以及很多很多的悦纳。
(作者简介:刘滢,知乎ID:樱桃边缘。心理学科班出身,资深文案策划,爱吃爱喝又想减肥,目前混迹于心理学教育行业。欢迎探讨育儿、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等问题。本文系个人账号“ella”授权发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清南君推荐的更多文章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