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安岳县赋能中国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蒲仕明
“唱好‘双城记’,柠檬产业可成为川渝合作的先导”“建议从省级层面推动安岳、潼南联手建设产值千亿的世界柠檬优势产区”。在年四川省“两会”上,资阳数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提交议案、提案以及口头建议,呼吁推动成渝两地柠檬产业联动集群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柠檬种植区。
这样的不约而同,来自于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的敏锐把握。安岳,这个中国柠檬的“领跑者”正在试图邀请更多的“柠檬兄弟”一起,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道路上携手并进,为中国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安岳柠檬发展简史追溯安岳柠檬的发展历史,一定会提到一个人,他叫邹海帆。年,就读于华西协和大学的安岳籍学生邹海帆将柠檬树引回安岳龙台老家,让父亲邹江亭先生试种和研究。就这样,安岳的第一株柠檬就此落地生根,此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全县几百株柠檬均分散在一些有钱人或地主家中,主要用作观赏和药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中苏合作时期的贸易需求,许多苏联专家到我国各地调研特色农产品,安岳柠檬就此被发现,并逐渐完成了从观赏植物到商品水果的“身份转变”。在那个猪仔尚且只能卖5元一头的年代,一吨柠檬产值高达上千元,柠檬高昂的价格吸引了许多农民争相种植。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安岳获批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随后,全县不仅扩大了鲜果种植面积,县政府还兴办起了柠檬芳香油加工厂,彼时,安岳的柠檬鲜果和芳香油产量跃居全国第一;到八十年代中期,全县柠檬种植面积高达2万余亩,柠檬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果”,有效推动了全县的产业发展。
自年开始,安岳全力打造“中国柠檬之都”,全县柠檬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柠檬种植面积以平均每年3万亩左右的种植速度递增,到“十三五”末,建成柠檬基地60万亩,柠檬综合产值达到亿元;规划到年,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柠檬标准化基地万亩。
截至年,安岳县已有柠檬基地乡镇41个,基地52万亩,柠檬鲜果产量61万吨,产值突破亿元。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建有储藏库30余万平方米,储藏能力达到35万吨。有加工企业27户,有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各1户,电商企业余家。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加工链有18大类39个品种,年加工产值达30亿元。“安岳柠檬”品牌价值达.43亿元,成为川果“金字招牌”之一。
转型发展,壮大品牌业内人士介绍,年以前,随着国内消费市场逐年扩大,安岳柠檬价格连年攀高,美国、南非等地柠檬对市场的突然袭击,“就像烧得正旺的炉火,突然一盆冷水浇下来。”提起那场国际价格战,田再泽仍心有余悸。“不少期待涨价而囤货的农户遭遇重创,上百万公斤的柠檬市场被抢占,本地柠檬卖不出去。”
显而易见,有了规模,并不等于掌握了话语权。
从外部环境看,国外柠檬的大量涌入,且拥有相对价格竞争优势,对安岳柠檬形成冲击。国内也是追兵齐至,重庆、云南等地柠檬基地大规模扩张,品牌形象、产品名气也在不断攀升,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与安岳柠檬形成同质化竞争。
从内部分析,虽然近年来安岳已开始对柠檬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安岳柠檬总体标准化水平仍然较低,疫情、环境等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也较低,安岳柠檬的话语权、定价权有限。安岳柠檬的基地规模优势已经不明显。
转型,成了近年来安岳柠檬发展的关键词。
近年来,安岳把发展柠檬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紧紧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发展方向,着力推进柠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把“安岳柠檬”这块“金字招牌”守好、擦亮,努力把安岳柠檬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千亿产业”。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知名果树育种专家刘建军曾提出,近年来,除安岳柠檬成规模化发展外,遂宁、内江、广安、南充等地也在发展柠檬,但分布零星、组织松散、生产标准不统一,竞争优势不强,核心竞争力不明显,必须“更好统筹组织相关力量,针对柠檬产业发展困局联合公关,更能增强安岳柠檬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省内其他地区柠檬产业共同发展,壮大品牌。”
协同,成了安岳柠檬的新方向。
打造世界知名柠檬种植区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就是要加强成都与重庆等城市的联动,将成渝地区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宜居地。柠檬产业作为两地共有的重要主导产业,也是四川和重庆重点建设的4个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之一,迎来了联动发展的全新时机。
“四川、重庆历史上就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川渝联合打造世界柠檬优势产区是有基础的。”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就曾组织专家到安岳、潼南柠檬产业进行调研,建议安岳、潼南联手打造种植规模达万亩、综合产值达千亿的世界柠檬优势产区。4月26日,政协资阳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资阳市政协副主席俞文祥提交了《关于以柠檬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率先突破的建议》,建议四川资阳安岳与重庆潼南这两大柠檬优势产地,联手打造世界柠檬优势产区。
在具体路径上,俞文祥也提出了相关思考:“一是将柠檬产业协同发展上升为川渝合作率先突破的重点。通过市委、市政府和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将安岳、潼南联手打造世界柠檬优势产区作为省级层面推动的重点合作事项。二是创新柠檬产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围绕打造世界柠檬优势产区目标,在参与渝西川东‘8+3’经济协作组织和成渝直线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在柠檬产业发展上实现统筹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品牌、统筹宣传营销等。三是强化柠檬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要素保障。以安岳、潼南政府为工作主体,统筹中央、省(市)、市产业项目资金、用地指标、产业发展资金,借助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国家战略,为加快打造世界柠檬优势产区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谋划重庆、四川柠檬产业合作,潼南区、大足区和资阳市已草拟出《共建“中国柠檬金三角”战略合作协议》,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柠檬金三角”,推动柠檬产业联动集群发展,协同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世界知名柠檬种植区。
根据协议,将共同建设中国柠檬标准化生产及良种繁育基地,共同培育国际一流柠檬加工企业集群,加强科技研发合作,共建柠檬黄脉病等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共建中国柠檬营销体系,共建中国柠檬检验检测中心,共同打造中国柠檬品牌,共同推进柠檬文化相融互促发展,牢牢掌握中国柠檬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来源:《乡村振兴》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