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台北士林夜市,跟您想的还真有点不

 

今天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吃,其实台湾美食我已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但总觉着有一个地方必须单独写一下,那就是台北的士林夜市,仿佛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夜市。除了在国内,我个人的真实经历是在新加坡和吉隆坡都和当地的华人聊起过这个夜市,好似大家不约而同地对这个台北的夜市极为推崇。别看我和人家聊得挺欢,其实那时我还没来过台湾,真有点狗掀门帘子——全凭这张嘴的意思,只能肆意发挥想象来畅想这个所有华人都认同的美食天堂。我个人还真从事过餐饮业,那是在25年前的年,阶段性地一直坐到年,虽然中间有几年的空档,但自认为对餐饮行业还是有那么点了解的。当然了,体会最深的还是做餐饮业的艰辛,如果不是大规模连锁型的餐厅,老板所付出的心血外人真是难以体会。

台北士林夜市

咱们华人对美食的研究如果说排在世界第二,我真想象不出来谁有胆量敢去占第一的位置。西方国家,就像我去英国的时候,想去品尝一下这个曾被誉为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闻名于世的美食,结果得到的答案就三个:第一是薯条,第二是鱼,第三是薯条鱼。好像全英国就这三样拿得出手的“美食”,我也是闲的,还真买了薯条鱼尝尝到底是啥味儿,正好赶上那天下雨,在温德米尔湖畔饿了多半天的我估计吃什么都特香。但真把薯条鱼放进嘴里,今天的回忆中只记得那是又油又腻,油腻到连薯条鱼到底是什么味道都忘了。再说东方国家,日本美食不错,但味道太单一,全凭食材的新鲜和菜品的码放吸引眼球。韩国是一个依仗泡菜来支撑国家餐饮文化的地方,印度是只要没了咖喱这一种调料整个国家餐饮业就会瘫痪的地方。

士林夜市的小吃

要说咱们华人靠人数多才创造出中华美食,印度人数也不少啊?要说民族特色对美食的支撑,中国才56个民族,俄罗斯可是个民族,纽约这一个市就有一千多个民族,在这方面都比中国多啊!历史悠久、地大物博、食材丰富的原因?也不会啊,从主食的玉米、小麦,到调料的辣椒、葱、蒜,到蔬菜西红柿、菠菜、扁豆、茄子、黄瓜都不是中国本土的原产地,只要是带“胡”字的,也都是外来物种,胡萝卜、胡麻这些没有一样是原产于中国,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中国人在制作美食方面好像独具天赋,把简单的食材在灶台上万化变千。我记得在中餐里好厨师的标准并不是你能做出一百道菜,而是一个菜能不能变换出一百种做法。西餐的菜谱好像得玩命添加菜品,才能做出来,但中餐馆的菜谱一定要精简精简再精简菜品才能做出来。

士林夜市里的焗烤大扇贝

没办法,咱们华人就是这么聪明,加上喜吃、会吃、敢吃,烹调的技艺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记得当年卓别林与周总理共进晚餐后,临别的时候实在是没能忍住地问了一句:“总理先生,您是否能告诉我那甜甜的液体是怎么进入圆滚滚的面团里的?”总理和翻译都没明白什么意思,想了半天才知道他问的是汤圆。卓别林实在搞不明白,用一团面是怎么把液体包起来的,而且这一团圆滚滚的面怎么还找不到接缝?在中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汤圆在外国人眼里却是不可思议的食品。跟美国人聊美食的话不外乎是这个Berg好吃一点还是那个Berg好吃一点,正规一点的BBQ、牛排就算是热菜了,蔬菜索性就是沙拉,美其名曰不损失营养。现在一个药片就能包含人体所需一切矿物质、维生素,直接吃药片不是更高效?

士林夜市的美食

全世界的食材到了华人手里那才算找对了地儿,制作的方式无所不用其极,太复杂咱们就不说了,就拿最基本最简单的面条说吧,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陕西兰州拉面、福建龙须面、江苏空心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延吉冷面、宜宾燃面、新疆拉条子。。。太多太多了。我居然还听到一种说法,说什么意大利面和中国面条的历史不分伯仲,简直太离奇了,发源于周朝的岐山臊子面已经有年的历史了,怎么比?不行的话在青海出土的多年前的面条实物都摆在那儿的,想和我们抢面条的创始人?意大利面的发音已经给出了答案:“死不该地”!再说了,意大利面条大多数在我看来就是揪片儿,这在中餐里完全就是另外一个领域了,如果这都算面条的话,那中国的面可就更数不完了。

士林夜市的香炸臭豆腐极受欢迎

我个人最有意思的一次吃面经历是在洛杉矶,由于在美国已经呆了很长时间,突然想吃中国的美食,没想到洛杉矶还真开了一家拉州拉面,立马儿一脚油门就奔着那家店开去。一进门和国内的店没什么区别,前厅和后厨之间就隔着通透的大玻璃,是为了让顾客放心,甭管谁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拉面的制作过程。我这一看不要紧,当即乐出了猪叫声,一个墨西哥人穿着白色的厨师服带着白色厨师帽,在那儿一板一眼地抻着面,黝黑的肤色和白色的服装、面粉动态地融合在一个画面中,双手间的面条抻得是有模有样,还时不时抖动双臂把拉面砸向案板的薄面之上发出清脆的“咣咣”声,四肢短小脖子粗的墨西哥人怎么进了马兰拉面的后厨了?最可乐的是他居然还能听懂中文“二细、大宽”这样的专业词汇,熟练地控制着手中拉面的粗细。

士林夜市的花枝烧

好吧,说回咱们台湾的美食,说回咱们台湾美食的标志性品牌——士林夜市。夜市,自然得晚上去才会热闹。我在台北那天正好赶上个大热天,白天出来的,搭乘捷运去了不少地方,一直玩到天黑才开始准备去士林夜市。不得不说,在高温下的台北,背着两台全画幅的单反相机,而且除了短暂地在捷运上的时间以外都是靠双腿丈量着台北的大街小巷。汗水湿透了衣服,下到捷运站里空调一吹,舒服一会儿后又再次冲进蒸腾着湿热的台北闹市,尤其在西门町游走,还顺道去了淡水河边,在高温下持续走了将近三个小时。反复几次这样的行程让体力消耗有点透支,自己再进捷运站都不好意思了,身上的T恤让汗水浸透得湿了干、干了湿,一条条白色的弯弯曲曲的汗碱印记铺满了T恤,一颗颗冒着热气的汗珠儿顺着头发尖儿滴落在脖颈。

出了捷运站立马儿买了这么一杯冰柳橙柠檬

还好的是士林夜市是我今天的最后一站,逛完这里就可以安心回酒店洗澡了。乘坐捷运淡水线至剑潭站下车,出了出口再步行向前几十米就到了。士林夜市是以阳明戏院为中心所围成的夜市,由几条小巷道构成,穿梭其间格外有一种市井滋味。让我没想到的是士林夜市是一个综合的市场,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小吃街模式,以至于我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还问了巷口第一家的店主以确定这里绝对是士林夜市不会错。认清这里就是驰名华人世界的士林夜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了一杯冰柳橙柠檬,出汗都让我有点虚脱了,这一杯饮料我都没用吸管,掀开杯盖直接连饮料带冰渣一气儿灌进身体,身体的燥热顿时被镇住了,太阳穴上方开始疼痛,冰凉的饮料一气儿灌下让胃部实在承受不住,通过胃经发出的疼痛向我抗议。

小巷里各式店铺及地摊挨家紧临,小吃摊、服饰店、精品店、鞋店、唱片行、运动用品等,简直就是个综合性的大mall,很多商家都在店门口立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ngtaisu1.com/nmtz/14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